00728成分股大換血!創見、台灣精銳入列,機器人概念股真香第一金工業30(00728)今天公告,成分股調整後,剔除兩檔,納入創見(2451)和台灣精銳(4583)。這波調整直接讓持股比例衝破30%! 老實說,創見大家都很熟悉,是記憶體領頭羊,而台灣精銳則是半導體領域的佼佼者。這次納入台灣精銳,可能跟該公司在高科技領域的實力有關。 看來半導體及高科技概念股最近真的很夯,不知道這波調整後,00728會不會迎來一波行情?大家怎麼看?
00728換血!精銳是這次黑馬00728這次成分股調整,一口氣剔除兩檔,納入創見和台灣精銳,有沒有搞頭啊? 先說創見,老牌子了,記憶體模組廠,搭上這波AI伺服器記憶體需求,股價確實有戲。 但說到飆漲,我更看好精銳! 精銳是做半導體測試的,台積電是它大客戶,這波AI晶片測試需求爆發,精銳絕對是最大受惠者之一! 這次00728調整,我認為是偏向AI概念股,大家怎麼看這兩檔新成分股?會不會成為00728之後的漲幅引擎?
00963 ETF上市!00963 真的有稅務優勢嗎?中信全球高股息 ETF(00963)是全台第一檔高股息 + 月月配 + 海外股的 ETF,追求穩定的海外大企業股利。 追蹤指數是「NYSE 全球特選高股息自由自由現金流指數」,投資已開發國家的大型企業,長期獲得優質企業的股利。 官方宣傳 00963 擁有股利不扣股利所得稅與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優勢。 那官方說法完全沒錯嗎? 海外所得雖可選擇分離課稅,且享有 750 萬元免稅額,所以小資族幾乎不用課稅。 然而,海外股票配息時,往往已被來源國先課徵股息稅,這部分稅負同樣會影響實際收益。 以主要市場為例,美股股息稅率高達 30%,德國 30%,法國 26%,日本為 15%,唯有英國股息不扣稅。 因此,投資海外高股息股票時,即便台灣不再課稅,配息收益已被來源國稅收侵蝕。而這對選擇高股息策略的投資人影響尤為顯著。
30歲月薪7萬真的夠嗎?半導體小螺絲釘的理財煩惱最近發現一堆30幾歲就月薪超過7萬的,看了都自卑了... 本人今年也剛滿30,文組仔一個,在外商半導體產業當小螺絲釘,月薪勉強破7,扣掉生活費,每個月大概也才勉強擠出2萬投資。 這陣子都在研究0050、00880之類的ETF,想說長期投資應該比較穩。 有沒有30歲月薪7萬俱樂部的大大,可以分享一下都怎麼投資理財的啊? 還是其實7萬在台北根本不夠看?QQ
所得稅 30% 級距,領股利好還是不好?最近為了股利的事煩惱不已。今年預計可以領到 4X 萬的股利。但問題來了,我屬於 30% 的綜所稅級距,一想到要繳這麼多稅就覺得好心痛。 我試算了一下,如果領股利,光是二代健保費和綜所稅就要繳 10 萬多。但如果在除息前賣掉,再買回來,雖然可以省下不少稅金,但也要付交易成本。 求各位股神指點迷津,到底要怎麼選才好? 1. 照樣領配息: 雖然要繳很多稅,但可以增加現金流。 2. 除息前賣掉,除息後再買入: 避開高額的股利稅,但要承擔股價波動的風險。 3. 除息前賣掉,改買殖利率低的個股: 降低未來要繳的股利稅,但可能錯失高殖利率的機會。
30歲前有可能靠存股滾到千萬嗎?最近在想,到底能不能30歲前靠存股滾到一千萬?分享一下自身目前策略,不敢說給建議,但至少可以參考參考。 小弟今年31歲,工作八年多,股票資產大概900萬左右,比起版上一些大神當然是小巫見大巫,但也算是朝著目標邁進中。 一開始我也是從金融股加0050、0056、00878這些ETF定期定額,這幾年慢慢將資金配置到一些比較穩健的個股,像是2330台積電、2317鴻海、2454聯發科等等,目前來說金融股跟個股的比例大概是1:1。 我認為在2022年那種空頭市場進場算是撿到便宜,而且我一直以來都是秉持著「長期投資、價值投資」的理念,所以不太會因為短期的市場波動而隨意買賣。 當然,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和投資目標都不一樣,我分享的經驗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,建議大家還是要做好功課,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才是最重要的!